top of page
搜尋

「為什麼我只是出於好意 但還是傷害了孩子」

我成長後,很渴望有完美的家庭

我的孩子得來不易,將一切最好的給他。


孩子逐漸長大,我變得非常重視他的表現和成績。

隨著他步入小學,競爭更為激烈,

我對他的要求變得更為挑剔;我對孩子的管束,也變得愈發嚴厲。

孩子偶爾不聽話時,我都會無故變得很激動和暴躁。

「我管你都只是為你好,難道我有錯嗎?」


後來,孩子進入心儀的小學,

卻變得鬱鬱寡歡,變得很茫然,很自卑。

最後,由心理學家診斷出患上抑鬱症。

我深受打擊,我在想,

是不是我做錯了甚麼?

想到這裡,我覺得自己很失敗,不配做人父母。

幸好,心理學家為我進行輔導,讓我看到自己成長的一面。


回想我小時知道家境貧窮,父母供書教學、上興趣班等都不容易。

父母對我要求很高,對我的糾正、批評、挑剔、潑冷水,

「我這樣做是為你好」

對此我習以為常,

卻不為意自己不斷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。


現在我才為意這種壓抑的情感會由原生家庭中

衍生在自己的家庭

我對孩子的過度介入和控制、無處不在的比較和批評,

突然間的勃然大怒、嚴厲的處罰,

也在不自覺地貶低孩子的自身價值。


現在,我學懂了覺察自己不該有「凡事必須達標」的心態

明白孩子總有表現不好的時候

如果孩子表現好,能做到的話也不錯

如果孩子沒有達到目標,也能輕鬆看待,不作追究


我意圖掌控孩子的成長和行動,

發現是因為我除了管教孩子之外,心靈並未獲得滿足

當我多做一些令自己感幸福的事情,如喝下午茶,做瑜珈等

滿足自己的需要


我明白到孩子的成長,

就算超前部署,給予源源不絕的愛,孩子的發展也不是代表順遂無礙

歸根究底,我要問自己自身是否感到幸福?我生活滿足嗎?


「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是學懂AI」

「英語是競爭必備能力」

我發現將世界的標準套用自己身上,只會苦不堪言

我終於明白,孩子的感受才是最優先的考慮事項,而不是其他人的看法


我要對我的孩子說一聲謝謝

是他教懂我感謝和珍惜眼前的事物,

我擁有的一切,已經是最好。


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《狼來了》嘅故事教導小朋友要誠實,但係由小朋友開始學識咗講大話,就一發不可收拾。家長覺得一定係小朋友學壞了,擔心佢之後形成惡習變得成日講大話?又或者小朋友講大話越來越叻,大話一個蓋一個,根本分吾清佢邊句真邊句假。小朋友講大話,係咪知道自己做錯,為了逃避懲罰、逃避我們的責罵而講的嗎?背後真正的動機和原因是甚麼? 小朋友擅於觀察、學習,通過觀察人們的行為而構造出自己的行為模式。在某些情況家長的教養行為

小男孩🧒在遊戲室常常活現飛機失事,一架架戰機、直升機失控地墮入沙池🛬🚁🛩 遊戲治療師👩留心留意撞毀嘅細節,其實每架都盡了每最後嘅力去控制令傷亡減到最少! 👩“就算失控無可避免,事件不斷發生,每個都好努力去做最後嘅控制,好驚險中都見到每個嘅努力!” 小男孩🧒鬆了一口氣,說:“全部傷者得到救援,準備上機” 另一邊救援機組到達。 👩“有時失控嘅事救唔返,全部人救得返,可以重頭嚟過,仲有希

「毒親」一詞源自toxic parents,指的是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父母。家長不自覺的行為或管教方式,有可能會一不留神便產生了對孩子的傷害,包括各種過分操控及高壓教育。 完美主義父母以「為了孩子好」為名,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與想法,將自己的價值觀完完全全地套用在育兒方式之中。對孩子的行為表現有著極高的期望,對所有方面都精益求精。為提供「最優質」的教育,有時候力臻完美的家長會過分灌輸自己所追求的價值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