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成長後,很渴望有完美的家庭
我的孩子得來不易,將一切最好的給他。
孩子逐漸長大,我變得非常重視他的表現和成績。
隨著他步入小學,競爭更為激烈,
我對他的要求變得更為挑剔;我對孩子的管束,也變得愈發嚴厲。
孩子偶爾不聽話時,我都會無故變得很激動和暴躁。
「我管你都只是為你好,難道我有錯嗎?」
後來,孩子進入心儀的小學,
卻變得鬱鬱寡歡,變得很茫然,很自卑。
最後,由心理學家診斷出患上抑鬱症。
我深受打擊,我在想,
是不是我做錯了甚麼?
想到這裡,我覺得自己很失敗,不配做人父母。
幸好,心理學家為我進行輔導,讓我看到自己成長的一面。
回想我小時知道家境貧窮,父母供書教學、上興趣班等都不容易。
父母對我要求很高,對我的糾正、批評、挑剔、潑冷水,
「我這樣做是為你好」
對此我習以為常,
卻不為意自己不斷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。
現在我才為意這種壓抑的情感會由原生家庭中
衍生在自己的家庭
我對孩子的過度介入和控制、無處不在的比較和批評,
突然間的勃然大怒、嚴厲的處罰,
也在不自覺地貶低孩子的自身價值。
現在,我學懂了覺察自己不該有「凡事必須達標」的心態
明白孩子總有表現不好的時候
如果孩子表現好,能做到的話也不錯
如果孩子沒有達到目標,也能輕鬆看待,不作追究
我意圖掌控孩子的成長和行動,
發現是因為我除了管教孩子之外,心靈並未獲得滿足
當我多做一些令自己感幸福的事情,如喝下午茶,做瑜珈等
滿足自己的需要
我明白到孩子的成長,
就算超前部署,給予源源不絕的愛,孩子的發展也不是代表順遂無礙
歸根究底,我要問自己自身是否感到幸福?我生活滿足嗎?
「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是學懂AI」
「英語是競爭必備能力」
我發現將世界的標準套用自己身上,只會苦不堪言
我終於明白,孩子的感受才是最優先的考慮事項,而不是其他人的看法
我要對我的孩子說一聲謝謝
是他教懂我感謝和珍惜眼前的事物,
我擁有的一切,已經是最好。
Comment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