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手腳快 = 能力高?高效工作表現的迷思 / 文:周聿琨

已更新:2022年10月6日

現今社會步伐急促,效率成為每個人追求的工作指標,社會各職位各階層,都以「手腳快」為聰明的象徵,「效率低」就容易被社會所淘汰。這現象在發展中的地區尤其明顯,特別是中國社會更以「勤快」作為美德。可是,在知識型的社會內,「做事勤快」是不是就等同「能力高」呢?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。一位雄辯滔滔、但言之無物的大律師;或者很快做出很多商業決定、卻令公司虧損的CEO,都不是大家所樂見的。可是,為什麼當今世代的畢業試、高等教育收生選拔、甚或是公司招聘人才時,卻停留在恐龍時代,仍然要求考生在限定時間,完成考試要求?


海外有不少學者都曾提出改革現今選拔和招聘模式。Malcolm Gladwell 在《Forbes》的一篇節錄訪問中,也曾提出選拔和招聘時考試的時限 (time pressure)要求,包括短時間內消化海量資料和作答題目,並不能準確預測考生將來的工作表現。在香港,中學文憑試 DSE 仍然視「作答速度」為目標,變相部份能力出眾、做事精細的學生,可以因為閱讀、作答速度不夠快 (留意現在21世紀電腦世代,但仍然是紙筆進行測試),成績未能反映其實際的能力,以致將來入不到優秀的學校,人才就這樣白白流失。


對所有入學選拔、業務招聘來說,Gladwell 的建議是,在定下Entry Points 和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(KPI) 之前,應先找出該行業良好工作表現的指標。以記者來說,良好的新聞觸覺可能是一項重要指標,而醫生則可能是專注和良好的觀察力。假設「速度等於能力」來篩選出優秀的人才是一個錯誤。在環球市場人才爭奪白熱化的時代,Gladwell 的說法實在是當頭棒喝。


Reference:

https://www.forbes.com/…/malcolm-gladwell-demonstrates-the…/

14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《狼來了》嘅故事教導小朋友要誠實,但係由小朋友開始學識咗講大話,就一發不可收拾。家長覺得一定係小朋友學壞了,擔心佢之後形成惡習變得成日講大話?又或者小朋友講大話越來越叻,大話一個蓋一個,根本分吾清佢邊句真邊句假。小朋友講大話,係咪知道自己做錯,為了逃避懲罰、逃避我們的責罵而講的嗎?背後真正的動機和原因是甚麼? 小朋友擅於觀察、學習,通過觀察人們的行為而構造出自己的行為模式。在某些情況家長的教養行為

小男孩🧒在遊戲室常常活現飛機失事,一架架戰機、直升機失控地墮入沙池🛬🚁🛩 遊戲治療師👩留心留意撞毀嘅細節,其實每架都盡了每最後嘅力去控制令傷亡減到最少! 👩“就算失控無可避免,事件不斷發生,每個都好努力去做最後嘅控制,好驚險中都見到每個嘅努力!” 小男孩🧒鬆了一口氣,說:“全部傷者得到救援,準備上機” 另一邊救援機組到達。 👩“有時失控嘅事救唔返,全部人救得返,可以重頭嚟過,仲有希

「毒親」一詞源自toxic parents,指的是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父母。家長不自覺的行為或管教方式,有可能會一不留神便產生了對孩子的傷害,包括各種過分操控及高壓教育。 完美主義父母以「為了孩子好」為名,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與想法,將自己的價值觀完完全全地套用在育兒方式之中。對孩子的行為表現有著極高的期望,對所有方面都精益求精。為提供「最優質」的教育,有時候力臻完美的家長會過分灌輸自己所追求的價值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