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精神健康週的主題是「善良」(kindness)。我們常說:「施比受更有福」、「好人一生平安」,但甚麼是真正的善良呢?真正的好處是甚麼呢?有甚麼要注意呢?我們會分兩集解答。
甚麼是「善良」? 善良是出於真誠溫暖的情感,選擇去做對他人或自己有幫助的事情。 仁慈或做善事通常意味著將別人的需求擺在我們自己的面前。簡單如讓座,主動為同事沖咖啡,做義工,或者捐款給有需要的機構,這些都是善良的行為。 善良對健康有什麼好處? 1. 幫助別人感覺良好 研究發現,善良的行為與幸福感有正面關係。幫助他人還可以改善我們的支持網絡並鼓勵我們更加積極主動。這反過來可以改善我們的自尊心。有一些證據暗示當我們「幫助他人」時,它可以促進與幸福有關的大腦變化。 2. 它創造歸屬感並減少孤立感 幫助他人被認為是人們建立,維持和加強社交關係的一種方式。例如,志願服務和幫助他人可以幫助我們感到歸屬感,結交新朋友以及與我們的社區建立聯繫。面對面的活動(例如,在食品銀行當志願者)也可以幫助減少孤獨感和孤立感。 3. 您為他人做的好事越多,您為自己做的好事也越多 行為本身,提供善良的人和受益者之後,幫助他人的好處會持續很長時間。反過來,這可以提高我們的自尊心。你可能還會鼓勵其他人重複自己經歷的善舉,從而為建立一個更積極的社會。
行善前要注意的事
在大家對未來感到惶恐不安的時代裡,互相幫助變得更為重要。行善時有甚麼要要注意呢?一起看看心理學的角度看看。
1. 做你擅長的事
互助可以是分享自己的技能,例如「提供技術性援助」,例如在社交平台分享如何縫製布口罩;也可以分享有用資源,如專業知識、懶人包、食譜等等。這些都是將您的技能和興趣帶給他人利益的途徑。
2. 留意別人需要
儘管對他人的「善舉」可以使我們感覺良好,但我們也必須記住我們這樣做的原因-這是為了他們的利益,而不是我們的利益。
善良是考慮他人的感受,因此,您的善良對他人是有益的。仁慈使雙方都受益。
看看您可以做什麼別人沒有做的事情。例如,如果您要捐贈給食品銀行,請在購買東西之前先查看他們的需求。如果您想為你認同的團體或機構提供各種支持,請先了解是否有你的位置。你身邊的其他人可能需要更緊急的援助。
3. 確保“不要”過度行善
如果我們發現自己付出了太多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,則可能是時候退後一步了。當朋友有難、或者遇上大事大非時,我們都習慣全力以赴,但有時也必須保留實力 - 你自己都保護不了,可能令更多人陷入困境。
我們建議您從小處著手,事前作出預算和「逃生路線」,這樣我們就不會變得不知所措或付出超出我們的資源或能力。
希望大家都能在黑暗的時刻,互相守望,因為一個都不能少,而且我們相信,黑暗的世代中還有一點人性的光輝。
參考:
Curry OS, Rowland LA, Van Lissa CJ, Zlotowitz S, McAlaney J, Whitehouse H. Happy to help?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performing acts of kindness on the well-being of the actor. J Exp Soc Psychol. 2018;76:320–9.
Post S. It’s Good To Be Good: 2014 Biennial Scientific Report on Health, Happiness, Longevity, and Helping Others. Int J Pers Cent Med. 2014;2:1–53.
Jenkinson CE, Dickens AP, Jones K, Thompson-Coon J, Taylor RS, Rogers M, et al. Is volunteering a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?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the health and survival of volunteers. BMC Public Health. 2013;13(1).
Pillemer K, Fuller-Rowell TE, Reid MC, Wells NM. Environmental volunteering and health outcomes over a 20-year period. Gerontologist. 2010;50(5):594–602.
Brown KM, Hoye R, Nicholson M. Self-Esteem, Self-Efficacy,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eering and Well-Being. J Soc Serv Res. 2012;38(4):468–83.
Pilkington PD, Windsor TD, Crisp DA. Volunteering and subjective well-being in midlife and older adults: The role of supportive social networks. Journals Gerontol – Ser B Psychol Sci Soc Sci. 2012;67 B(2):249–60.
文:周聿琨 先生
服務總監 / 教育心理學家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