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高學歷的SEN 學生真的技不如人嗎?

過度活躍症、自閉症、讀寫障礙等等都是常聽到的特殊教育需要(下稱SEN)的例子,但其實SEN範疇廣闊,指有學習困難或身體殘疾的學生,例如視障、聽障、受精神疾病影響的學生等。


學習漫漫長路,過關斬將得到了大學學位,怎料找工作又是新惡夢的開始⋯


SEN?嗯⋯我們公司可能不太適合你


這是小編在一次有關高學歷特殊需要青年求職講座時聽到的分享:


「面試官看到我拿著盲人杖,多是兩個反應:在自我介紹完畢就開始詢問我的生活困難,隻字不提工作內容;或是在我準備自我介紹之際就已經開始數落公司,從公司地點偏遠再到洗手間廁紙供應長期不足。那是剛步入職場的我頗為震撼的面試經歷。」


高學歷對SEN學生而言並不能成為職場入場券,相反他們畢業後很大機會被視為殘疾人士。公司對SEN 學生存有偏見,認為他們難以勝任工作、工作效率較低,增加團隊工作量,聘請他們不合符成本效益;而聘請SEN 學生的,也有機會是出於同情而非欣賞他們的潛能。資源錯配的現象比比皆是,大學資歷卻被聘請到低學歷工作崗位讓他們無法發揮所長。缺乏就業支援、僱主對 SEN 同學的態度負面、大眾對SEN一知半解⋯種種障礙不但打擊SEN同學的自信,更是令他們的求職路一波三折。


高學歷的SEN 學生真的技不如人?的確,SEN學生有他們的限制,例如依賴輪椅活動的同學需要在較寬闊的環境工作,但這無阻同學發揮創意。此外,他們其實也可以好好的融入職場。例如自閉症人士會透過組織對方的話語後再重複發問一次,以確保自己能夠正確理解句子的含義、了解句子是否有隱藏訊息。


畢竟大學四年也撐下來了,就算你對SEN同學抱有懷疑,也總該相信一下他們這二十多年來的努力和毅力吧?然而這些問題並非單靠投放口號式廣告、舉辦共融週或活動講座關注有需要人士就能夠達到職場共融,如何深化SEN 在職場的角色,按能力分配工作以致能力得以充分發揮,還有漫漫長路要走。


即使困難重重,幸好社會上仍有一群熱心人士為SEN 學生提供求職協助。


  1. CareER:秉持著「深信潛能無限,著重個人能力而非限制」的信念,為高學歷SEN學生提供工作培訓和職涯指導,建立朋輩支援平台,務求讓每位學生都可以發揮所能。

  2. 協康會:「共融·知行計畫」為15歲或以上SEN 青年評估個人特質,訂造「優勢為本簡歷」,提供工作技巧訓練、就業配對、在職支援等,協助他們面對工作的困難和挑戰。

  3. 大學機構:各大學學府均有為學生提供求職指導,例如面試、撰寫履歷標技巧等等。


外國機構例如 Autism Career Pathways 會為自閉症人士提供適切的資源和培訓,以及持續的支援,例如每月的networking class。他們也會透過網站推廣自閉症患者的各種業務,包括藝術、食物、服務等。香港要打造共融社會,想必也要加緊腳步向外國的機構學習學習。


每人的人生各有不同,你的經歷成就獨一無二的你。還未找到工作的請莫氣餒,或許你會在某次的義工經驗、某次的興趣課程、某次的實習經驗發現自己的長處,又或被別人發現你的優點。請相信你的獨特總有一天會為這個社會、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意義。


人無完人,感激你的獨特為這個世界帶來多一點包容和色彩。


1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《狼來了》嘅故事教導小朋友要誠實,但係由小朋友開始學識咗講大話,就一發不可收拾。家長覺得一定係小朋友學壞了,擔心佢之後形成惡習變得成日講大話?又或者小朋友講大話越來越叻,大話一個蓋一個,根本分吾清佢邊句真邊句假。小朋友講大話,係咪知道自己做錯,為了逃避懲罰、逃避我們的責罵而講的嗎?背後真正的動機和原因是甚麼? 小朋友擅於觀察、學習,通過觀察人們的行為而構造出自己的行為模式。在某些情況家長的教養行為

小男孩🧒在遊戲室常常活現飛機失事,一架架戰機、直升機失控地墮入沙池🛬🚁🛩 遊戲治療師👩留心留意撞毀嘅細節,其實每架都盡了每最後嘅力去控制令傷亡減到最少! 👩“就算失控無可避免,事件不斷發生,每個都好努力去做最後嘅控制,好驚險中都見到每個嘅努力!” 小男孩🧒鬆了一口氣,說:“全部傷者得到救援,準備上機” 另一邊救援機組到達。 👩“有時失控嘅事救唔返,全部人救得返,可以重頭嚟過,仲有希

「毒親」一詞源自toxic parents,指的是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父母。家長不自覺的行為或管教方式,有可能會一不留神便產生了對孩子的傷害,包括各種過分操控及高壓教育。 完美主義父母以「為了孩子好」為名,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與想法,將自己的價值觀完完全全地套用在育兒方式之中。對孩子的行為表現有著極高的期望,對所有方面都精益求精。為提供「最優質」的教育,有時候力臻完美的家長會過分灌輸自己所追求的價值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