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戒片四大謬誤 / 文:周聿琨(教育心理學家)

學習上廁所了,許多新手爸媽對孩子「學上廁所」感到焦慮和擔心,出現一連串的問題:哪個是正確的戒片年齡?我怎樣知道孩子已準備好?只有一種正確的方法嗎?加上來自其他父母/日托/學校的壓力,遇有「意外」發生後要清潔等等。這篇文章分析戒尿片、學習如廁的四大謬誤,是時候檢視下自己的想法:

1)戒片不成功只是因為紀律不好,只要我賞罰分明就能戒片?錯!孩子未到達合適的發展階段,過份嚴荷只會適得其反,令孩子更怕上廁所;而且戒片的過程會反反覆覆,挫折經常發生,使新手父母感到沮喪。透過鼓勵和堅持,當孩子到達戒片階段時,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空間和時間要發展這項重要技能,他們可能會學習更快和更愉快。

2)讓您的孩子穿著潮濕或弄髒的內褲,會鼓勵他們更快地學到自行如廁?錯!您的目標應該是透過習慣、興趣和自願行為,建立孩子的能力感和安全感,一步步掌握到控制的感覺,包括保持清潔和屁股乾爽。穿著潮濕或弄髒的內褲會只會令孩子感到壓力和羞愧,對學習如廁沒有太大的幫助。

3)最佳的學習時間是兩歲左右?錯!一般來說,18個月至5歲都是合適學習的時間,取決於孩子身、心發展上的準備。生理的障礙如長期便秘、肌張力弱等,也能影響孩子的如廁學習,遇有問題,最好是請教專業人士尋求協助。

4)學習如廁關乎心理發展,如果搞砸了會影響孩子的成長?放鬆一點吧!鼓勵孩子,幫助他們,引導他們對身邊所有事物都充滿熱情,如果孩子不願意,不必敦促或急於施加壓力。在往後的文章裡,我會一步一步,教導各位新手父母如何引導 (Guiding) 孩子完成學習。



好了,甚麼是到達「發展階段」呢?不管你現在用的是尿片、尿布帶是學習褲(為方便計,我暫時統一稱為「尿片」),你都可以留意以下多方面的特徵: - 尿濕尿片時會指著尿片或者抱怨

- 家長定期發現孩子因尿濕尿片,而從睡午覺或睡著醒來

- 有興趣和爸爸或媽媽一起去洗手間

- 模仿爸爸媽媽

- 能夠拉起和拉下寬鬆而合身褲子

- 能遵循簡單的1-2步指示

- 了解乾濕之間的區別

- 社交發展方面,能等待和理解何時何地發生特定活動

- 能暫停玩耍,保持坐姿約5分鐘



也有家長詢問關於戒夜尿的問題,這裡牽涉兩方面的發展。一是荷爾蒙內分泌系統的發展 (hormonal cycle),出生時孩子的荷爾蒙內分泌系統並未發展成熟,而許多孩子會在2到6歲之間發展才完成,其他兒童則在6歲到青春期末期發展,因此,晚上尿床是時有聽聞的,也不用大驚小怪,徒添孩子的羞愧和壓力。另一個是尿濕前喚醒的能力。當膀胱充滿時,身體通常會被喚醒。如已留意到孩子已經有這能力,而你又有充足的心理準備,可先鋪尿墊在孩子睡的地方,然後讓孩子嘗試晚上睡覺不穿尿片。記著尿濕的情況仍會反反覆覆,家長應有耐性,切忌以責備的方式表達。

1,18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《狼來了》嘅故事教導小朋友要誠實,但係由小朋友開始學識咗講大話,就一發不可收拾。家長覺得一定係小朋友學壞了,擔心佢之後形成惡習變得成日講大話?又或者小朋友講大話越來越叻,大話一個蓋一個,根本分吾清佢邊句真邊句假。小朋友講大話,係咪知道自己做錯,為了逃避懲罰、逃避我們的責罵而講的嗎?背後真正的動機和原因是甚麼? 小朋友擅於觀察、學習,通過觀察人們的行為而構造出自己的行為模式。在某些情況家長的教養行為

小男孩🧒在遊戲室常常活現飛機失事,一架架戰機、直升機失控地墮入沙池🛬🚁🛩 遊戲治療師👩留心留意撞毀嘅細節,其實每架都盡了每最後嘅力去控制令傷亡減到最少! 👩“就算失控無可避免,事件不斷發生,每個都好努力去做最後嘅控制,好驚險中都見到每個嘅努力!” 小男孩🧒鬆了一口氣,說:“全部傷者得到救援,準備上機” 另一邊救援機組到達。 👩“有時失控嘅事救唔返,全部人救得返,可以重頭嚟過,仲有希

「毒親」一詞源自toxic parents,指的是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父母。家長不自覺的行為或管教方式,有可能會一不留神便產生了對孩子的傷害,包括各種過分操控及高壓教育。 完美主義父母以「為了孩子好」為名,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與想法,將自己的價值觀完完全全地套用在育兒方式之中。對孩子的行為表現有著極高的期望,對所有方面都精益求精。為提供「最優質」的教育,有時候力臻完美的家長會過分灌輸自己所追求的價值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