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幼兒的社交發展

已更新:2023年10月8日

許多父母會問:幼兒行為好大膽,我應該容許還是阻止呢?兒子十分黏我,但晚上回家常無法情緒穩定下來,應怎麼辦呢?幼兒到哪個發展階段會學懂和玩伴分享?以下由教育心理學家解答。



1 歲前的社交發展

出生1-2個月大的嬰幼兒會因為父母的靠近、撫摸、聽到父母的聲音,而出現反射性的微笑回饋。3-4個月左右,幼兒聽到父母的聲音能停止了哭泣;也開始因為愉悅和幸福感而獨自微笑。6個月後,幼兒面對陌生人時會感到焦慮和不安,視覺上的成熟也能令幼兒靠視覺辨識父母。這個時候,幼兒會經常拿起物件為觀察、把玩,引人注意。8-9個月大左右的幼兒,漸漸發展出對周遭人物關係的認識,會主動跟人玩、嬉笑互動,亦會因為無人理會、父母離開而感到害怕、焦慮。幼兒亦會因為坐起和爬行的動作更為成熟,會設法拿更遠的玩具。到1 歲左右,幼兒對有興趣或想獲得的東西會「手指指」,表達共同關注。


家長應留意的事

幼兒好奇心重,喜歡新鮮事物或喜作新嘗試,或令父母十分頭痛。父母應多欣賞並容許他在安全情況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,有需要時(例如他表現不安或有危險時)才介入,會提升幼兒的適應環境能力。另外,幼兒的認人期大約8-9個月開始,顯得特別黏父母,也容易父母日間離開幼兒上班,或交給其他照顧者托管,回來後引發負面的情緒反應,變得哭哭啼啼、甚至無理取鬧。若父母不明白,以責難、處罰、甚至更嚴厲的方式來對待,幼兒就無法從父母得到接納和理解,變得退縮或害怕,或以更激烈的攻擊性表達情緒。父母能理解幼兒的想法,哭泣時好好安慰和摟抱,不大聲苛責,好好回應孩子的情感訴求,幫助孩子辨識和調整情緒,從而發展出安全感和健康的親子關係。



1歲至4歲的社交發展

遊戲對幼兒的社交成長甚為重要,亦有助促進語言、推理、常識、解難和創意等發展 。1歲前的幼兒,對玩具大多是「破壞多於建設」,也沒有明顯的玩法可言;由1歲至1歲半開始,幼兒開始會玩假裝遊戲(Pretend Play) ,假扮日常生活自己做過的事情,例如把玩具食物放到嘴巴扮吃東西。到大約2歲,幼兒可以和玩伴一起遊戲,但由於主要以自我為中心,這個時候和玩伴仍然是各自各玩 (Parallel Play),並沒有太多互動。這個情況維持至3 歲左右,幼兒會漸漸脫離自我中心,並開始觀察和模仿成人的行為動作,運用洋娃娃、汽車等,進行扮演。玩具也會被賦予生命,能互相溝通。活動範圍也由家中,漸漸擴展到社區、幼稚園等。4歲左右的幼兒,即使缺少道具,也能進行集體遊戲和想像遊戲 (Imaginative Play),像扮演醫生病人角色等,並逐漸出現更細緻的故事情節等。這個時候,幼兒會出現喜歡、固定的玩伴,互動變得更為豐富和有趣。


家長應留意的事

幼兒會隨著其成長,包括認知、語言、邏輯等發展而不斷進化遊戲的玩法。例如幼兒為了玩遊戲,自己會虛擬不同角色的語氣,編織許多希奇古怪的故事情節,或會出理不合邏輯、不合因果關係的理解,甚至出現「打打殺殺」的情景,多少令父母感到憂慮。然而,遊戲歸遊戲,幼兒用遊戲的角色去演繹不同的處理手法,能協助幼兒宣洩情緒,亦能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解難能力,有助加強自尊自信。建議家長讓孩子多玩「假想遊戲」,無拘無束地發揮創意和想像空間。


另外,如果幼兒擁有豐富的幻想力,卻不會與同伴玩假想遊戲,例如玩家家酒遊戲時,同伴用膠珠作為食材,但他卻不會扮吃或扮煮,會令同伴失去互動的樂趣。這些可能是社交發展問題,例如自閉症的特徵,如發現幼兒有以上的情況,家長須尋求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協助。

27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