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手腳快 = 能力高?高效工作表現的迷思 / 文:周聿琨 (教育心理學家)

已更新:2023年10月8日

現今社會步伐急促,效率成為每個人追求的工作指標,社會各職位各階層,都以「手腳快」為聰明的象徵,「效率低」就容易被社會所淘汰。這現象在發展中的地區尤其明顯,特別是中國社會更以「勤快」作為美德。可是,在知識型的社會內,「做事勤快」是不是就等同「能力高」呢?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。一位雄辯滔滔、但言之無物的大律師;或者很快做出很多商業決定、卻令公司虧損的CEO,都不是大家所樂見的。可是,為什麼當今世代的畢業試、高等教育收生選拔、甚或是公司招聘人才時,卻停留在恐龍時代,仍然要求考生在限定時間,完成考試要求?


海外有不少學者都曾提出改革現今選拔和招聘模式。Malcolm Gladwell 在《Forbes》的一篇節錄訪問中,也曾提出選拔和招聘時考試的時限 (time pressure)要求,包括短時間內消化海量資料和作答題目,並不能準確預測考生將來的工作表現。在香港,中學文憑試 DSE 仍然視「作答速度」為目標,變相部份能力出眾、做事精細的學生,可以因為閱讀、作答速度不夠快 (留意現在21世紀電腦世代,但仍然是紙筆進行測試),成績未能反映其實際的能力,以致將來入不到優秀的學校,人才就這樣白白流失。


對所有入學選拔、業務招聘來說,Gladwell 的建議是,在定下Entry Points 和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(KPI) 之前,應先找出該行業良好工作表現的指標。以記者來說,良好的新聞觸覺可能是一項重要指標,而醫生則可能是專注和良好的觀察力。假設「速度等於能力」來篩選出優秀的人才是一個錯誤。在環球市場人才爭奪白熱化的時代,Gladwell 的說法實在是當頭棒喝。


Reference:

203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